在近期舉辦的浙江省農博會上,有家銷售有機粗糧攤位的巨大“三鹿”標誌煞是奪人眼球。“是原來那個賣奶粉的三鹿麽?”不光現場的人會發此一問,就是我們看報道的,狐疑一下也正常不過。報道說,銷售人員在介紹產品的同時,更多的工作是向消費者解釋他們和原來那家臭名昭著的“三鹿”是何種關係。因此我們也知道,此“三鹿”正是彼“三鹿”。四年前,這家公司競拍下了“三鹿”商標,經過幾年的研發籌備,此番重出江湖。    
  當然了,他們只是借用了“三鹿”的名。的確,“三鹿”實在太有名了,因為它,國人把本該遠離自己生活的“三聚氰胺”牢牢地刻在了心底裡,那些本來用作化工原料的東西,居然添加到了嬰幼兒食用的奶粉中,2008年終於東窗事發。一項數字顯示,截至當年12月2日,全國累計報告因食用這種問題奶粉導致泌尿系統出現異常的患兒共29.40萬人。因此,彼“三鹿”不僅僅一時間聲名大噪,而且從事發之時起,它就已經被牢牢地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!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仍然借“三鹿”的品牌出擊,勇氣著實可嘉,但在我們旁觀者,卻不由得要為重出江湖的“三鹿”捏把汗。
  有分析師認為,企業此舉可以借三鹿品牌知名度,但是要打消市場疑慮仍存幾大難點。這幾大難點具體何指?我沒看到,不知道是記者還是編輯在這裡該“繁複”而“簡約”了,很不應該。在我看來,彼“三鹿”品牌“知”的這個“名”不是什麼好名,應該可列為其一。以孔夫子為代表,我們中國人對“名”很看重。孔夫子有句著名的話,叫做“名不正,則言不順;言不順,則事不成”。其實這隻是他話的前一半,接著看下去,會知道問題有多嚴重:“事不成,則禮樂不興;禮樂不興,則刑罰不中;刑罰不中,則民無所措手足。”也就是說,如果“名不正”,建立在它上面的什麼就都成了空中樓閣。我們當然可以不認同他老人家的觀點,但是,有句成語不是叫“姑妄聽之”嗎?況且,徵諸現實,我們也不難發現遵循孔訓的影子。比方給樓盤起個洋名,是神州大地的一種普遍做法,不久前出台的《河南省地名管理辦法》明確禁止,又引發了一場“該不該”的輿論交鋒。這樣的禁止許多地方都出台過,歸根到底,不就是“(洋)名不正”嗎?
  說到彼“三鹿”的臭名昭著,想到了一個臭名昭著的人物:秦檜。前兩年,有個“藝術家”因為激發了自己身上的“人權”意識,給秦檜塑了尊站像,美其名曰《跪了492年,我們想站起來歇歇了》。如果我們把秦檜視為一個中華民族歷史上定格了的文化符號的話,那麼就不是藝術家一個站立的所謂塑像就能讓秦檜“站起來”的。
  聯想太多,還是回歸問題本身。此“三鹿”自然只是借名而已,新的產品與市場定位與彼“三鹿”都有本質的不同。彼“三鹿”壞在了嬰幼兒奶粉上,此“三鹿”開發的則是中高端的有機粗糧,目前已持有了中國有機認證、美國有機認證、歐盟有機認證和日本有機認證等。參加農博會的浙江省農業廳一位副廳長表示,希望此“三鹿”真正擔起振興民族品牌的重責,在品牌農業、農產品品牌化、農業品牌的打造和規模化、標準化、產業化發展道路上越走越遠,讓消費者吃到放心的食品。我們當然也衷心希望如此,只是為此“三鹿”的前景捏上一把汗,儘管操的是不咸不淡的心,甚至有“狗拿耗子”之嫌,但出發點是還良好的吧。
(原標題:為重出江湖的“三鹿”捏把汗)
(編輯:SN093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pytng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